用童心解码千年智慧,以童趣感知匠人温度。为深植文化根脉,厚培家国情怀,让青年学子与学前儿童在深度浸润式体验中,共同体悟非遗传统文脉的恒久魅力,2025年5月30日,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师生共同走进新城区第五幼儿园,一场以“护幼相伴,医路研行”为主题的精彩活动拉开帷幕。
“腕”“饰”如意护幼相伴 医路研行
在民俗文化中,五彩绳和串珠手链有着祈福辟邪的美好寓意。在“腕”“饰”如意活动里,家长与孩子温馨携手,穿针引线间,五彩绳与串珠在指尖灵动跳跃。不一会儿,精美的饰品便成型,既为手腕增添一抹亮色,更将满满的福气与好运系于身旁,传承古老祝福,编织亲子温情。

传承非遗,悠悠相逢
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,香囊作为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,兼具实用与文化价值。在“传承非遗,悠悠相逢”活动现场,家长耐心引导孩子辨识各类中药材。从驱蚊的艾叶,到提神的薄荷,孩子亲手挑选、填充。伴随着幽幽药香,一个个饱含传统智慧的香囊诞生,这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,也是亲子间的文化探寻之旅。

至“扇”至美
团扇,承载着千年的东方美学。至“扇”至美活动为孩子们搭建了艺术创作的舞台。拿起画笔,孩子们在团扇上肆意挥洒创意。或绘花鸟鱼虫,或描山川日月,传统的扇面艺术与孩子的奇思妙想激烈碰撞。每一笔勾勒,每一抹上色,都是他们对传统艺术魅力的独特诠释,让古老团扇焕发出童趣新光彩。

创意彩蛋
彩蛋绘制是充满趣味的艺术体验。“创意彩蛋”活动里,孩子们充分释放想象力。小小的鸡蛋模型,在丙烯马克笔与贴纸的装点下,摇身一变。有的化作可爱小动物,有的成为梦幻星空,每一个彩蛋都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独特表达,是童真童趣与艺术创作的完美融合。

“敲”“染”而至
书签拓印是传统技艺与文化传承的体现。“敲”“染”而至活动中,孩子们挑选心仪的叶子、花瓣,精心布局在书签上。随后,在印泥、拓印锤的作用下,自然纹理与色彩巧妙留存于卡纸之上。一枚枚独一无二的书签,是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独特演绎,为阅读增添一份古韵。

伞引纸鸢舞东风
纸鸢与油纸伞,是传统手工艺的经典代表。“伞引纸鸢舞东风”活动现场,家长和孩子分工协作。裁剪、粘贴、绘制,在丙烯马克笔的描绘下,纸鸢与油纸伞逐渐变得绚丽多彩。制作完成后,仿佛能看到纸鸢乘风高飞,油纸伞漫步烟雨,亲子共同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精巧与浪漫。

非遗竹编
竹编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。“非遗竹编”活动中,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,孩子们认真学习竹编技巧。从竹条的处理,到编织手法的掌握,一步步尝试制作小型龙舟。这不仅是对非遗技艺的传承,更是锻炼耐心与动手能力的过程,让古老竹编技艺在孩子手中延续新活力。

非遗不仅是记忆的传承,更是文化感知与创造力的深度融合。通过非遗体验活动,传承文化不再是遥远的符号,而是我们手中可触摸、可探索的鲜活教材。未来,我们将在持续守护孩子们的成长的同时,让非遗文化的魅力不断绽放,让培育文化自信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每一位青年学子的时代担当。
